云临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踏上了归乡之路。
当他再次看到落霞村那熟悉的山水田园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。
村子依旧如记忆中那般宁静祥和,青山环绕,绿水潺潺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。
踏入落霞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连绵起伏的青山。
这些山峦像是大自然精心摆放的绿色屏风,层层叠叠,深浅不一的绿交织在一起,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。
山上植被茂密,西季常青的松柏与随季节变换色彩的枫树、银杏相互映衬。
春天,山花烂漫,红的、粉的、紫的花朵点缀其间宛如给青山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霓裳;秋天,枫叶似火,银杏金黄,整个山林仿佛被打翻的颜料盒,美得如梦如幻。
穿过青山,便能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潺潺流过村庄。
溪水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,蜿蜒穿梭在田野与屋舍之间。
水底的沙石、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,阳光洒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,如同一地碎金。
溪边垂柳依依,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,仿佛是大自然的舞者在轻盈舞动。
村民们常在溪边洗衣、洗菜,欢声笑语回荡在溪边,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。
沿着溪流前行,错落有致的古朴屋舍便出现在眼前。
这些屋舍大多是用当地的青石和木材建造而成,墙壁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,为质朴的房屋增添了几分绿意与生机。
屋顶的青瓦历经岁月的洗礼,泛出淡淡的青苔色,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
每到傍晚,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,与天边绚丽的晚霞相互辉映,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迷人的乡村暮景图,“落霞村”之名也由此而来。
父亲云海山得知儿子归来,早早便站在村口等候。
看到云临的那一刻,他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,大步迎上前去。
“儿子,欢迎回家!
这几年在外面读书,一定很辛苦吧。”
云海山说着,伸手接过云临手中的行李,眼神中满是关切。
云临笑着回答道:“爸,不辛苦。
回到家乡,我感觉格外踏实。
对了,爸,我打算在家乡专心搞创作,您觉得咋样?”
云海山点点头,目光中透着赞许,“好啊,咱们落霞村山清水秀,环境宜人,说不定能给你提供不少创作灵感呢。
你就安心创作,家里的事有我和你妈,你不用担心。”
一旁的母亲也笑着说道:“临临,回来就好。
想吃什么,妈这就给你做去。”
云临在家乡安顿下来后,迅速调整状态,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说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中。
每天清晨,他都会早早起床,沿着村子旁边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散步。
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,偶尔有几条小鱼跃出水面,打破平静。
云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,思绪也在这宁静中愈发清晰,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纸,温柔地洒在云临的脸上,他悠悠转醒。
窗外,鸟儿欢快的歌声早己此起彼伏,似在催促着他开启这充满诗意的田园一日。
云临伸了个懒腰,简单洗漱后,穿上一身舒适的布衣,便信步走出家门,他家的小院不大,却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院角的几株月季花正开得娇艳,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,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璀璨的珍珠。
院中央的石桌上,摆放着他昨晚尚未完成的书稿。
走出小院,云临沿着一条蜿蜒的石板路漫步。
路的两旁,是大片的稻田。
此时正值夏季,稻苗郁郁葱葱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响,仿佛在低声诉说着田园的故事。
云临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稻苗的清香,让他心旷神怡。
不知不觉,云临来到了村边的小溪旁。
溪水清澈见底,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。
他蹲下身子,用手轻轻拨弄着溪水,感受着那丝丝凉意。
小时候,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条溪水中嬉戏玩耍,捉鱼摸虾,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,在他眼前一一浮现。
回到家中,云临坐在书桌前,准备开始一天的创作。
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,还有他收集的各种书籍。
他时而低头沉思,时而奋笔疾书,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悟、对人生的思考,都倾注在笔下的文字之中。
累了,他便起身走到窗前,眺望远处的青山绿水,让疲惫的双眼得到片刻的放松。
他精心修改完《雪中》后,决定尝试投稿。
经过一番筛选,他选择了一家在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出版社,怀着忐忑的心情将稿件寄了出去。
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,云临并没有闲着,他又开始着手创作另一部小说——《士兵突击》。
这部小说在那个世界是一部军旅小说,同时也是一部军子旅生活电视剧,原作者是兰晓龙。
云临想到《士兵》的情节和影响等,加上他自己的军旅经历,他希望把这部小说面世,通过文字,生动地展现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、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纯粹深厚的战友情谊,让人们体会到“不抛弃,不放弃”的精神。
夜幕如墨,繁星点点,落霞村在夜色中静谧沉睡。
云临家中,书房的灯还亮着。
云临坐在书桌前,面前摊开的稿纸上,《士兵》的大纲只写了寥寥几笔,他双眉紧锁,面露忧色。
这部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,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,但创作的艰难却如同一座大山,横亘在他面前。
虽然自己也入伍当了两年的义务兵,也体会到军队的生活,但因为士兵突击的背景是90年代,且主角许三多与现在的士兵不是同一个个体,所以对于创作《士兵突击》云临还有很多的考虑与担忧。
最终,云临站起身,决定去找父亲云海山。
云海山曾是一名上过战场的退役士兵,在云临心中,父亲的经历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。
他轻手轻脚地穿过客厅,来到父亲的房间前,敲了敲门。
“进来吧。”
屋里传来父亲浑厚的声音。
云临推开门,看到父亲正坐在床边,就着一盏台灯看着一本旧相册。
“爸,您还没睡啊。”
云临说道。
云海山抬起头,微笑着示意云临坐下。
“睡不着,翻翻老照片。
你怎么了,这么晚还过来?”
云临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爸,我想写一部关于军旅生活的小说,叫《士兵》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下笔,心里没底。”
云海山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他放下相册,身子微微前倾,认真地看着云临:“孩子,这是好事啊。
你跟我说说,具体是哪方面觉得难?”
云临挠了挠头,有些苦恼地说:“我怕写出来不真实,虽然我也在部队待过,但和您真正上过战场的经历比起来,差太远了。
我想把士兵们的生活、训练,还有战场上的那种生死瞬间都写得真实感人,可就是找不到好的切入点。”
云海山沉默了一会儿,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旧铁盒,打开,里面是一些军功章和信件。
他拿起一枚军功章,在手中轻轻摩挲着缓缓说道:“孩子,军旅生活,特别是战场上的事,那不是能用简单的文字轻易描绘的。
但你要知道,真实的力量源于细节。”
“就拿训练来说,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操,负重越野那是家常便饭。
每次训练完,大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,可只要一听到集合哨声,立马又得精神抖擞。
那种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坚韧,你得抓住。
还有战友之间的感情,在训练场上互相较劲,谁都不服谁,可到了战场上,那就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。”
云临认真地听着,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。
他赶紧拿出口袋里的小本子,记录下父亲说的要点。
云海山接着说:“战场上,生死就在一瞬间。
你能听到子弹从耳边飞过的呼啸声,闻到硝烟和鲜血混合的味道。
那种恐惧,不是亲身经历很难体会,但真正的士兵,会在恐惧中坚守职责。
有一次,我们执行任务,遭遇了敌人的埋伏。
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,可没有一个人退缩。
大家只有一个信念,完成任务,活着回去。”
说到这里,云海山的眼神有些黯淡,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。
云临听得热血沸腾,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。
他问道:“爸,那您觉得我该怎么把这些情感和经历,用文字传递给读者呢?”
云海山思索片刻,说道:“你可以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,写他的成长,他的迷茫和挣扎,还有他在一次次考验中的蜕变。
不要刻意去渲染战争的残酷,而是通过士兵们的反应和内心变化,让读者自己去感受。
还有,多写写那些小人物的故事,他们才是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。”
云临不住地点头,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。
他说道:“爸,我好像有点思路了。
我就从新兵入伍开始写起,写他在训练中的磕磕绊绊,和战友们从陌生到生死与共,再到面对真正的战斗。”
云海山欣慰地笑了:“对,就是这样。
还有,要写出士兵们的信念和情怀,那是支撑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力量。”
夜己深,父子俩的交谈仍在继续。
云临从父亲那里汲取了宝贵的经验,心中对《士兵》的创作充满了信心。
在这个宁静的夜晚,关于《士兵》的蓝图,在云临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,他知道,自己即将踏上一段用文字描绘热血军旅的征程。
最新评论